凝聚态物质科学创新团队介绍

时间:2022-08-12 点击数量:

伟德体育官网凝聚态物质科学创新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8人、博士18人、教授5人、副高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团队主动聚焦国际前沿,矢志开拓创新,形成了非晶态物理与先进金属功能材料新型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以及信息材料物理与器件四个课题组。课题组简介如下:

非晶态物理与先进金属功能材料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成员:余鹏(教授)、李冬梅(副教授)、郭小龙(讲师)、唐本镇(讲师)

研究方向:课题组聚焦非晶态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非晶态合金的设计与力学性能、多功能金属复合材料物性及高压特性研究、非晶/纳米晶态磁性合金的设计和研发、非晶态合金及化合物催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等。

研究成果:近年来,课题组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重庆市创新争先奖1项,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1项,重庆市青年科技奖1项,承办会议2场,邀请报告12人次。

学生培养:课题组导师团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强的科研业务能力,可为实验室长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支撑。

课题组已培养研究生12人(2人读博),联合培养博士生3人,在读研究生8人,先后3人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重庆市优秀毕业研究生2人次,重庆市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1人次,重庆师范大学科技学术创新先进个人2人次,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

课题组近5年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50余名。鼓励本科生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参加各类学术与科技竞赛,为本科生的考研及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及创新锻炼平台。课题组毕业生先后以初试及复试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985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受到考研院校导师的高度肯定。近年来课题组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重庆市物理创新大赛获奖、重庆师范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等各类奖励20余项。课题组导师先后获得重庆师范大学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重庆师范大学优秀教师、重庆师范大学师德标兵、重庆师范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称号。

(二)新型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成员:毋志民(教授)、崔玉亭(教授)、丁守兵(讲师)、张洁(助理研究员)、辜永红(助理研究员)、熊玉立(讲师)

研究方向:探究具有室温居里温度的铁磁半导体材料,设计、制备出达到实用程度的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探究二维拓扑材料新的磁电和多铁性质,探索具有多种拓扑态共存的二维拓扑磁性材料;探索制备固态锂电池结构交换偏置异质结,实现室温下快速度、大幅度、长寿命的可逆电场调控交换偏置;以制备高光电转化效率半导体用于光电催化产氧产氢为研究目标,研究表界面电势对光电催化性能的影响机理。

课题组成果: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在内的科研和教改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研究成果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0余人次。

学生培养:目前在读研究生6人,已毕业研究生21人,获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项,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篇。长年吸纳优秀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训练,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A2级及以上学术论文14篇(其中T2级4篇),获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市级3项,获市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0余人次,2人获重庆市普通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先进个人,5人因科研成果突出被保送到985“双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多人考取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课题组导师先后获最受毕业生欢迎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和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三)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成员:李万俊(教授)、李泓霖(副教授)、叶利娟(副教授)、张红(讲师)、庞迪(讲师)、唐燕(讲师)

研究方向:课题组主要从事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生长和物性调控、高性能紫外光电探测器件研制和应用开发、二维纳米材料合成与光电(电)化学研究、柔性透明电极材料及可穿戴电子器件研究等。

课题组成果:近年来,课题组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承办和参与会议40余场(邀请报告10余次)。

学生培养:课题组在读研究生23人,已毕业研究生5人(4人读博),研究生多次获国家奖学金。课题组长期吸纳优秀本科生进行学术研究,鼓励本科生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加强学术交流等,为本科生提前进行学术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年来,共指导本科生100余人,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余项(国家级2项),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等省部级奖60余项,培养的本科生中10余人次获学院“十大影响人物”称号,1人次入选重庆师范大学先进事迹报告团,50余人次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等“985”或“211”占80%以上)。课题组导师先后获得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师范大学优秀教师、重庆师范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重庆师范大学师德标兵、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特别贡献奖/优秀指导教师、重庆物理学会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课题组网站:https://www.x-mol.com/groups/li_wanjun

(四)信息材料物理与器件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成员:杨晓红(教授)、陈杰(讲师)

研究方向:从事信息材料物理与器件相关领域研究,近年来主要开展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理论和气敏及光电性能的应用研究,致力于提升传感器在室温与低浓度下的工作性能(包括:探测范围、灵敏度、选择性等);环境中微纳能源的采集技术研究,探索纳米发电技术在其基础物理理论模型、材料改性以及自驱动传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助力解决我国物联网面临的传感以及能源供给难题。

课题组成果:课题组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包括Nature Sustainability、Science Robotic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Environmental& Energy Science、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Nano Energy等高水平国际期刊。

学生培养:课题组在读研究生2人,已毕业研究生40余人,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近年获批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市级1项,校级1项。课题组长期吸纳优秀本科生进行学术研究,鼓励本科生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加强学术交流等。近年来,指导本科生发表SCI/EI论文2篇,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校级1项,获省部级奖10余人次。